石竹山(祈梦)

石竹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石竹街道。有兔耳岭的怪石灵雄,千岛湖的湖光山色,以石奇竹秀而得名,素有“雅胜鼓山”之誉,为福建省道教名山。

山间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化龙窝、鹤影石、鸳鸯石、棋盘石、龟蛇石、蟠桃石、洞天等奇岩怪石、天然石景。属闽中戴云山余脉西山山脉南段,主峰状元峰海拔534米,这里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年均气温保持在19.7℃。 因“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而得名。山上有胜景石竹寺、狮子岩等128处。

明朝徐霞客游记中说:“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现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区之一。

主要景点

石竹山风光以石竹寺为中心,从东张水库管理局东侧走石磴上山,全程1400级台阶,8座凉亭,步行约半个多小时可至石竹寺。该寺建于状元峰下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悬空,远望如空中楼阁,天宫仙苑。寺后群峰嵯峨,四周绿竹耸立,红墙碧瓦,典雅清幽。

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年),初名“灵宝观”。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时,因周围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寺”。

现寺院内建有九仙阁、玉皇阁(天君殿)、土地厅、观音大士殿、紫云楼、玉皇行宫、大悲殿等。石竹寺有两大特色,一是以道教为主,道释儒三教长期共存、和睦相处;二是民间梦文化活动历久不衰。

如九仙阁内供奉“何氏九仙”,是祈梦场所。寺外崖石上留有“石竹仙山,白日作梦”摩崖题刻。寺之西侧有蟠桃洞、仙桥、石门、出米石等胜景。

从石竹寺西出至“炼丹灶”,经仙泉、“朝斗石”“伏虎石”直抵主峰状元峰。峰巅海拔534米。在此观景:四周峰峦奔突、云山雾沼,晴日里鲤鱼湖碧波万顷,溪流蛇行蜿蜒山间;远眺东海则浩缈接天,岛屿若隐若现,游人疑入海上瀛洲。

状元峰顶有一块巨石,称沧海石,石上布满海中贝壳类动物化石。沧海石作为沧海桑田的历史见证,引发游人无穷遐想。
从主峰折返,中经石竹寺,距寺数十步有紫云洞。洞内宽敞清幽,塑林晃真人塑像。传说林晃为五代后梁人,在此炼丹济众,求医者络绎不绝。

洞口有“应接不暇”摩崖题刻为证。与紫云洞隔湖相对的正南方鲤尾山上,有紫云塔。塔建于明代,仿楼阁式,花岗石结构,8角7层、高24米;塔内有石梯可攀登至塔顶。

石竹山风景区景观

观音岩在半山亭西侧,有巨石如檐,横空而出,离地高10米,似巨瓦一片,故民间称“一片瓦”。

崖壁苔痕斑驳,缝隙泄泉,树根盘错其上,岩上“石竹”镌刻,字迹苍然。观音岩附近还有仙人坪、仙床、鹤影石、鸳鸯石、化龙窝等奇石。

从石竹寺下永瑞亭仰登狭径,过蟠桃洞,曲径通幽至小蓬莱即到“一线天”。巨岩如神剑中劈,两壁峭立,中间隙道有石磴。
隙道总长10多米,仰望一线蓝天。隙道出口处上方有一巨石悬空,望之欲坠,道中一树挡路。“险崖阻行,巨木挡道”,至艰至险。

从一线天沿石磴登攀而上百米远处,陡然断崖临空,峭壁欲倾。古榕气根咬定青崖。仰望崖顶,三处石崖伸展似檐似剑,故名三重檐。此地险绝,可望而不可及也。

石竹寺西侧有“通天洞”,洞高2.8米,深7.2米。洞顶有孔望天,故名。

石竹山下有鲤鱼湖。湖面15平方公里,湖内有一小岛形如鲤鱼。岛上常年栖有数千白鹭,傍晚,白鹭归巢,热闹非凡,平添佳趣。乘游艇环湖观赏湖光山色。

湖面碧波荡漾,偶见湖鱼跃出水面,此情此景真可谓悠哉游哉,如入人间仙境。

石竹山祈梦习俗

2000多年来,石竹山祈梦习俗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民俗文化形态,融入道教仪式文化,成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教化形式,并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石竹山梦文化,吸引了朱熹、叶向高、徐霞客、隐元、陈宝琛、萨镇冰等名人雅士慕名探访。

目前它也成为联结海峡两岸、海内外同胞的文化纽带。2009年,石竹山祈梦习俗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记者一行来到石竹山,探寻其神秘的梦文化。

成为两岸交流纽带

石竹山祈梦习俗在流传过程中逐步衍生出四季祭典,以每年立春日的“接春”习俗为代表。这一天,数以万计的群众汇聚在石竹山“候春”,用寓意五谷丰登的稻谷、青枝、红烛等,恭候春的到来。谢荣增说,这一原生态的生命礼俗,蕴含着古代社会对农耕文化的重视和对生命的尊重。

石竹山祈梦习俗以九仙信仰为精神纽带,与人生智慧、岁时节令礼俗相伴随,以民间心理医疗知识为内涵,形成独特丰富的石竹山梦文化。

 长长的隧洞连通着石竹山仙君楼与祈梦洞

“石竹山祈梦习俗流传于福州、莆田、漳州一带,影响力远及海外,成为族群联结的文化纽带。”谢荣增介绍。

2008年,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石竹山道院联合主办了第一届石竹山梦文化节,传承传统文化,增进了海峡两岸民间友好互动的情谊,推进两岸的文化、经贸交流。石竹山梦文化节每两年办一次,迄今已举办了五届,为海峡两岸持续友好交流搭建了新平台。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