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词明线戏

福清词明线戏历史悠久,形成年代可追溯至宋代,演出时使用的提线钩牌称“架头”与宋代李嵩“骷髅丝幻戏图”中的操偶钩牌一模一样,其形式及操作方式全国独有,是我国提线木偶戏的特殊品种之一。明代时,由浙江传入福清、平潭一带,是独特的地方剧种。

词明线戏架头线规的操作与其他木偶剧种不同,该戏为高腔、所唱曲调分“北调”“词调”“水调”“白字”四类,分别由明代余姚腔、弋阳腔、昆腔和清代平讲戏的音乐曲调、曲牌结合发展而成。

词明线戏,具有原始古朴的宋傀儡戏形制特征:多声腔剧种音乐融合特征,宋元南戏遗响与傀儡戏演唱话本的风格特征,在民间民俗活动中的民俗戏曲特征。

唱腔十分丰富,并且行当齐全,有生、旦、净、丑四门及十二行当,演出剧目古老,内容丰富,有单本戏、连台戏等,其中《目连救母》《包公判》《九使传》《临水夫人》等最具代表性。

词明线戏中所蕴藏的原始古朴的南戏或词话演唱剧目及表演形态,具有中国戏剧史研究价值,其唱腔音乐具有戏曲及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价值。剧目除来自南戏传奇戏外,更多来自小说、话本与巫道神佛信仰相关,具有民间信仰和民间戏剧文化的研究价值,演出多与宗教祭祀、佛道仪式活动相关,具有多学科比较研究价值。

福清词明线戏是广泛分布于福清市区周围各村落,村民喜闻乐见的古老传统民俗,主要演出于全市及周边长乐、平潭等地宫庙节庆庙会。相传,早辈族人经近百年的街头卖艺求生,至清光绪十六年,传承人林我益拜师学艺,组建了庆新华木偶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福清词明线戏才得以保护和传承至今,各项传承活动均有相关文字、图片、音像记录。近几年,福清词明线戏传承群体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持续在福清实验小学、福清城关小学等学校,每周定期常态化教学,让非遗文化“活”起来;主动参与每年一届的民间民俗文化节,展示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与莆田、泉州、浙江等地的木偶剧团切磋交流,在互学互鉴中提高技艺水平。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