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佾舞
佾舞 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佾舞,指乐舞,来自宗庙宫庭雅乐舞。舞者称为“佾生”。佾舞是周礼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古代呈献给尊贵国宾的最高礼节。清乾隆《福清县志》对佾舞(即大晟乐舞)有详细的记述。 据记载,佾分祭天子、公侯、大夫、士,又有八佾、六佾、四佾、二佾之分。与宫庭乐舞相同,释奠佾舞也有文舞和武舞。跳文舞时右手执羽,常用雉尾,左手执籥,即短笛形的竹管,分别有立容、立… -
伡鼓舞
福清伡鼓舞,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传统舞蹈,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福清伡鼓舞源于明朝,盛行于清末民初,已有400余年历史。据称,明嘉靖年间的倭寇之患,是伡鼓舞产生的最初原因。 伡鼓舞表演时,一般由数十名老中青妇女舞者抹粉涂红,插眉插花,组成的“四手”(伞手、锣手、钹手、鼓手)随着鼓点击打的指挥而跳起各种动作、舞步、造型、套路和花样。后来每个村都对伡鼓舞进行了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表演方式。… -
海族舞
福清新厝镇大澳村的“海族舞”,俗名“弄九鲤”,历经数百年而形成和发展,雏形最早出于南宋时期。传说一个郑姓渔民,捕到一条海豚,这个消息传到私塾陈宣的耳里,陈宣想劝渔民把它放生,可是当他赶到现场,海豚已被剖腹。陈宣要求把鱼皮留下,并在鱼皮内填满谷物稻草造了一条海豚鱼样,挂在门前晾干。至当年秋季的一个夜间,刮西北风,吹得该海豚发出“嘘、嘘”响,吵得陈宣不能睡觉,他把“嘘、嘘”听作“去、去”,就叫孙子以宁…